免费人成视在线观看不卡,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首页美,亚洲综合自拍一区首页

首頁 > 會展滾動 > 正文

一座博物館與城市的和諧共生

2022年08月01日 07:08   來源:成都商報   

  ■ 都說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客廳”,它濃縮了城市的文明史,點亮了這座城市歷史長河中的一盞盞路燈。

  ■ 在成都,位于城市最中心天府廣場西側的成都博物館,就是這樣一座成都人的“靈魂客廳”。它為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提供了追根溯源的訊息,讓我們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它為遠道而來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對外的窗口,讓他們以最為本源的方式了解這座城市;它也與周圍的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美術館、四川省科技館等文化場所群一起,共同成為了這座城市最溫和的部分……

  1

  “金鑲玉”包裹下的城市文明記憶

  時間要回到2016年的9月15日,這一天,歷時六年修建而成的成都博物館新館終于正式對公眾開放,創建于1958年的這座城市博物館也在幾經選址之后,在寸土寸金的天府廣場西側小河街1號,有了屬于它的新家。

  站在天府廣場上望過去,陽光照射下的新館有一種獨特的“金鑲玉”立體墻面效果。這座由無數三角形拼接而成,造型時尚、獨特的博物館,曾獲得“第十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等27項大獎。它簡潔大氣的造型,取意于古蜀文明對西山的崇拜,玻璃幕墻和金屬(銅網和銅板)的組成,則蘊含了古蜀文明對玉和黃金的文化崇拜。

  細心的游客則會發現,在成都博物館建筑中間有一大塊空間,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可以看到佇立在后面的清真寺。這座建于16世紀的著名的皇城清真寺,代表著這座城市的一段歷史,如今它與博物館主入口、天府廣場一起,成為了一個具有城市尺度的畫框,同時也顯示出了成都這座城市各種文化的和諧共生。

  巧合的是,就在新館的建設過程中,一件件“鎮城之寶”也在附近出土:巍巍大漢碑、鎮水石犀等,在體育中心南側發現摩訶池遺跡以及從漢代到明代不同時期的重要遺存……與城市歷史融為一體的特殊位置,決定了成博的追求。

  如今,在它輝煌的外觀下,包裹著近20萬件承載著城市記憶的文物精品,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民國時期。4500年的城市文脈,經由這座高標準高品質的文化建筑,實現了古今延續的歷史對話。

  2

  文明互鑒、古今融合的展示平臺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對成都博物館的印象很深刻。他記得2016年作為成博開館展的“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在手機上刷屏的盛況,在實際開放時間不足兩個月的情況下,參觀總人數超63萬人次,僅國慶假期七天時間,便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21萬余人次,日均客流量超過3萬人次,最高單日逾3.4萬人次,創下了國內同類展覽的新紀錄。

  作為成都博物館的常設展覽,“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通過豐富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記錄了成都4500年城市文明史盛衰交替,起伏跌宕的燦爛與輝煌。穿梭其間,人們所能觸摸到的不只是成都的過去,同時也帶來關于這座城市現實與未來的思考與啟迪,感受屬于成都的開放、包容與創新并舉的城市性格。

  除了萃藏錦官城4500年文明的耀目光華,成都博物館還不斷以新的洞見與姿態刷新著我們對城市歷史,乃至世界文明的認知,自開館以來,定期推出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各種高品質臨展、特展:

  試運行階段的“倥傯的鄉愁·張大千藝術特展”引發觀展熱潮,讓50萬觀眾走進成博;

  “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全方位展現敦煌藝術和作為天府之國的四川在絲綢之路形成、發展、繁榮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敦煌洞窟和壁畫的亮相,讓超百萬觀眾人次感受大漠的千年大美……

  自2020年始,成博通過梳理自身展覽體系,初步構建以“輝煌成都”“多彩文明”“藝術典藏”為主題的三大系列展覽季,以期形成文明互鑒、古今融合的文博展示平臺。

  “我們力圖通過展覽資源向小館輸出的形式增強文化輻射力;通過向國際輸出,實現天府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互鑒,建立城市文化自信;通過向城市空間輸出,與商業體進行合作,打破文化與城市生活壁壘,帶動城市文化的發展。”成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3

  好的博物館要讓文物“活”起來

  每到周末夜晚,成博就化身為孩子們的“樂園”,一批又一批小朋友在這里看展覽、做手工、聽講座,進行互動實踐、趣味展演、歡樂游戲。這是成博自2019年秋季推出的全國首個集研學、體驗為一體的“周末兒童博物館”。據統計,迄今已推出專題活動600余項、2000余場,惠及10萬余組親子家庭、20萬余人次。

  進入成都博物館官網,部分展覽實現了VR虛擬化設置,部分藏品進行了數字化轉換,走進館內,還能看到透明導電玻璃屏,在展廳中設置“三星堆與金沙環幕投影”“茶館人生幻影成像”“千年東華”等虛擬科技展項,在官網設置虛擬漫游、數字3000年等項目,完成“云游天府文博”智慧大運建設,讓互動體驗做到了在疫情防控期間“閉館不閉展”。

  此外,近年來,文化創意逐步融入文化事業的主旋律。成博作為成都的文化客廳,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探索創新文化傳播方式。通過多種方式充分吸引和整合社會力量助力文創產品開發,成博已推出石犀系列、璀璨皮影系列、BOBOPANDA系列等常設展文創產品千余款,同時配合臨展設計開發相關文創產品,力圖將藏品元素投注于日常生活用品中,讓觀眾在觀展的同時,把博物館文化帶回家。

  正如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所說,一個好的博物館并不限于宏大的場地,或大量的藏品,更要看它能否深入挖掘出館藏品的文化價值,讓其真正“活”起來。

  4

  博物館與城市共生

  “成都這座城市就是一個大博物館。”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原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司長,現任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認為,成都,是一座3000年城址不遷,2500年城名不改的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

  “博物館扮靚城市,城市也為博物館注入活力。”段勇認為,作為最受關注和歡迎的公共文化機構之一,博物館在城市文化建設中大有可為;作為博物館存在的重要價值體現,城市與人們的關注和支持也使博物館能夠大有作為。“博物館與城市共同成長,博物館不僅記錄保存城市文化,而且參與塑造城市文化。對于城市文化,博物館不僅是見證者,而且是參與者,有可能還是引領者。”在段勇看來,一座或一群博物館改變一個城市,國內外都有這樣的實例,成都也一樣。

  段勇的觀點與單霽翔不謀而合,在單霽翔看來,成都的博物館能有今天的規模和人氣,離不開成都人愛享受文化這一特征。從地理環境而言,成都輻射西南,對西北影響也很大,不管是定居還是路過,這都是一座人們常來常往的城市,對文化的需求比較旺盛,所以在文旅融合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市文廣旅局博物館處相關負責人則認為,成都文博事業近年來成績的取得,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基本經驗:城市綜合實力的增強,為博物館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4600年的深厚歷史,3000年城址不遷,2500年城名不改,為豐富博物館內容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文化內涵;數代博物館人的智慧和奉獻,為博物館服務社會提供了切實保證;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是博物館發展的根本保證。

  “博物館之城”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成為“博物館之城”的原因也不止一個,但成都博物館以及遍布于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文博藝術機構,對于成都城市文明的賦能,與成都城市發展的和諧共生,或許正是對于“博物館之城何以是成都”這一問題的最好回答。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曾琦


(責任編輯:歐云海)

分享到:
35.1K

一座博物館與城市的和諧共生

2022-08-01 07:08 來源:成都商報
查看余下全文